家长困扰
教室里,老师为孩子发放一些新的学习用品,浩浩也拿到了一只笔,而转手之间,又给别人抢去了,他不敢去争,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学校班上竞选班干部,浩浩成绩是班上最好的,但是依然不敢于举手提出竞选学习委员的要求,而其它的孩子都在争先恐后的表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让浩浩的父母感到矛盾的是,处处争强好胜固然不好,但在充满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中,孩子将来必然要为进入好的学校、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而和同伴展开竞争,如果淡化孩子争强好胜的意识,会不会影响他将来在这个竞争社会中生存?正是父母内心的这种矛盾,使他们也无法给孩子明确的教导。他们既想让儿子感觉轻松,体会到童年快乐,不必因为自己不是最棒的而焦虑,又想让儿子在竞争中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浩浩的父母无法判断,孩子应该具备怎样的竞争意识呢?
专家分析
竞争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亘古法则,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都无法回避它所做出的选择,现代社会里更是如此。从孩子上幼儿园,老师会评选:“哪个孩子表现最好”、“哪个孩子个人卫生最干净”等。上小学中学后便开始了大大小小无数的考核和考试,尤其是高考的激烈竞争被大家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不具备竞争的意识和竞争的能力,一个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竞争意识是个人或团体间力求压倒或胜过对方的一种心理状态。积极地竞争意识能使人精神振奋、努力进取,是不可缺少的心态。不难发现,有许多有竞争意识的孩子勤奋努力,抓住机遇脱颖而出;缺乏竞争意识的孩子或恃才自傲、孤芳自赏或甘于现状,畏首畏尾,结果一事无成。
为什么有的孩子缺乏竞争意识呢?现在的孩子在家中是家庭的中心,不管是吃的穿的都没人与他相争,在生活方面,家长又大多是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缺乏锻炼,养成了依赖,唯我独尊的个性。缺乏正确的竞争意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心理状态(1):
1、自卑心理:由于平时没有表现出什么才能,成绩和操行也一直处于一般状态,老师不赞识,在同学心目中无地位,产生自卑感,竞争意识淡薄。
2、胆怯心理:尽管学习态度认真,成绩也优良,但却缺乏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人前说话结结巴巴,遇事怯场,对集体活动缺乏参与意识,更不能参加竞争,害怕引起别人的注意。这种心理的同学,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这种情况在农村出身的同学身上尤其突出。
3、保守心理:有些同学误认为积极参加竞赛活动是出风头,是狂妄自大,是不谦虚,不谨慎的表现,怕受到同学的讽刺嘲笑,宁愿放弃机会,也不愿参加竞争。
4、自尊心理:有的同学自尊心特别强,生怕主动参加竞争得不到名次丢面子,一般不愿主动报名参加活动,他们希望老师点名请他们参加,这样,既让自尊心得到满足,比赛结果不理想也可以推搪,不是我自己要参加的。
5、自我表现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同学对集体活动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在活动中往往不能顾全大局,甚至为了个人出风头,采取不正当手段,如弄虚作假。
6.嫉妒心理:由于缺乏某方面的才干,不能参加竞争,或者竞争受挫,却有嫉妒别人的成绩,煽阴风,说怪话,成为开展正常竞争活动的外部障碍。
专家支招
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孩子竞争意识的培养必须通过正面教育实现,督促孩子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坚持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使孩子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1、 创设竞争环境
孩子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他们很难理解什么是竞争,这就需要成人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从对不相关竞争场面的感受到自己也能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去。
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可以有目的地引导他们看一些带有竞争意识的电视节目或比赛活动,感受激烈的竞争场面,例如观看赛跑,游泳等比赛,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想得第一,得了冠军才能拿到金牌。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开展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游戏活动,如在家里开展“比一比”竞赛,谁最先吃完饭、谁最勤快、谁起床最早等等;在学校里可以和同学比一比,看谁最进守纪律;看谁最爱惜新书;看谁认字最仔细;看谁写得最正确;看谁能够发现某字最易写错的地方......如此等等,在“比一比”中,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孩子的竞争意识。值得一提的是不要让差距太大的孩子进行竞争比较,要让孩子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能感受到失败的挫折。
2、 鼓励孩子竞争
对于缺乏竞争意识的孩子家长要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是非,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不是只能通过竞争来体现自我价值。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尽了最大努力之后,能做一个继续努力的赢家或是毫不气馁的输家,而不是过分注重竞争本身,永远不要只着眼于和别人争高下,而是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父母在引导孩子竞争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在任何竞赛前,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诸如“你一定要拿第一”、“你一定要赢某某”等,而应告诉孩子,只要你努力了,爸妈就会高兴,时刻对孩子充满信心;对于孩子的一时失败,父母可以给一些很具体的建议,让孩子知道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3、 端正竞争的心态
如果家长对孩子竞争欲望过强感到忧虑,应该先帮孩子端正心态。有的孩子害怕同学比自己强而对同学采取“封闭”和“打击”的对策。比如,对同学的求助漠然置之、不愿意分享资源等。这时父母要启发孩子在竞争中表现出高尚的情操,不要以打击对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让孩子认识到竞争不应是阴险和狡诈、暗中算计人,应是齐头并进,以实力取胜;有的孩子以为竞争就是不择手段地战胜对方,“置人于死地而后快”。比如,为讨好老师说别的同学的坏话等。这时父母要教育孩子认识到,竞争应该是有利于社会,有利于集体和他人,不是不择手段地战胜对方,同学之间的竞争应该有利于促进相互督促,相互学习。在竞争中得到胜利固然值得骄傲,但和同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家长用自身行动作出良好的示范,孩子自然会感同身受。
4、培养和发展孩子积极的个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与竞争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发展孩子的个性,应从其本身的需要、兴趣出发,让孩子不但有广阔的知识背景,更要掌握几种特殊的才能和本领,具有较完善的人格。而且,能自理、自主、自律、自信的孩子,其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往往强于他人。个性突出的孩子,其自身往往蕴涵无穷的竞争力量。现实生活中,部分在竞争中失败的孩子,往往会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会对获胜的一方充满敌对情绪,表现为不再和对方交朋友,甚至怂恿别的伙伴孤立他。父母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要教育孩子明白竞争不应该是狭隘的、自私的,在竞争中要学会宽容。从容的心态看待超越和被超越,不学会有风度地接受失败,并且诚心实意地祝福对手。
5、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在竞争中,没有常胜将军,没有哪个人能在各方面都次次取胜。因此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失败和挫折,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能培养孩子的意志,让孩子感到失败并不可怕,只有在失败之后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忧虑和自卑等消极情绪,才能争取到下一次的成功。调整受挫心理下面两种调节法避免某些消极反应:
① 转移法:受挫者情绪愤怒,沮丧,失意时,受挫者本人及老师,同学应设法将其注意力转移。
② 替代法:受挫者应正确认识受挫现象,并从其他活动方式中谋求成功以代替受挫时产生的情绪状态,要认识到受挫是客观的,正常的,一方面的受挫并不影响另一方面的成功,受挫时多用成功情绪置换。受挫并非等同错误,可有效地缓解受挫情绪。
星期三, 10/30/2013 - 15:05 — 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