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2004年7月30日《山西日报》刊载作者陈春澜的文章《穷人的孩子》看了令人感动且耐人寻味,特摘录如下:
穷人的孩子
他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也是物欲横流的今天,难得一见的好孩子,这4个孩子分别生活在两个家庭,一家是姐弟俩,另一家是兄妹俩。
姐弟俩这家,父亲坐着轮椅,母亲没有工作。弟弟今年以648分的好成绩,考取了南方的—所重点大学。按父母的意思,家贫,就别到那么远的地方,上那么好的大学了。但姐姐说:弟弟,你想上哪就上哪!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姐姐供你。说这话时,姐姐刚拿上第一个月的薪水。
4年前,长弟弟1岁的姐姐初中毕业了。为了保证上初二的弟弟继续念下去,姐姐以够上重点中学的高分,上了小中专。
次年,弟弟以同样的高分,争气地考上市里一所录取分数线最高的高中。
读高中的3年里,姐姐和弟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弟弟,你好好学,你考大学的那年,正好姐姐毕业,那时姐姐就能挣钱供你了。”
他们的父母又骄傲又心酸地对别人说,姐弟俩除了明的比学习,暗地里还较着劲的比节省。姐姐每次返校,大人给了钱也不坐车,一走就是两个多小时。弟弟中午回不了家,在学校吃一顿饭,家里每月给50元,他总要再省下20元贴补家用。
和经常打的经常吃麦当劳的孩子比起来,他们只能算是穷人家的孩子,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真是不假。
和他们姐弟俩一样上进一样懂事的,还有另外一家兄妹俩。哥哥今年读大学二年级,妹妹读高一。哥哥考上大学的那年,他们的父亲刚刚去世,哥哥是贷款上的大学。哥哥上大学后,不但再没向妈妈要过一分钱,还用双休日当家教挣的钱,和妈妈一起供妹妹上学,偿还爸爸看病时借的外债。
当家庭条件优越的小皇帝们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而痛苦得话都懒的和父母说时,他们兄妹俩却忙里偷闲,经常坐在妈妈身边,和妈妈唠磕给妈妈解闷。
一次,在外做临时工的妈妈,和往常一样,又大包小包的拎回来一些别人给的旧衣服。晚饭后,妈妈一边让兄妹俩试穿,一边又黯然神伤,觉得都是孩子,自己的孩子总是穿人家不穿的,用人家不用的。每每这时,哥哥总要学着领袖的腔调开导妈妈: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
妹妹总要披挂上那些旧衣服,在屋子里不停地走猫步,直到母亲破涕为笑。
这就是两对穷人家的孩子,家贫,但他们心里很富,有上进心指引,还有温暖的亲情相伴。
对比这姐弟俩、兄妹俩,那些在蜜里长、糖水里泡,5-6个长辈管1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要精品,穿要名牌,学习请家教,父母全“陪读”的孩子们,把他们戏称为“小皇帝”,倒是极为确切的。做父母的,甘心为子女充当“保姆”,甚至是“孝子”,而子女却受之无愧,丝毫无感激之心、羞愧之情。这种巨大的反差在撞击着我,我的心灵在震撼。我想我们的教育除了XX教育、XX教育、…少了些什么,外确实还得加些什么教育。
的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种无奈,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早当家。但“有钱难买幼时贫”据报载,在经济发达的德国,小学生的课本每学期用过后都由老师收回发给下个年级的学生再用,反复多次,直到不能再用才“吐故纳新”。这既节省了学生的费用,减少了重复印刷的浪费,更有利于教育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而我们有些孩子却被宠成“小皇帝”,什么都要新的、贵重的、时髦的,互相攀比,唯恐落后。我们的学校对学生也缺乏节俭方面的教育,这的确值得深思。 “有钱难买幼时贫”,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至理名言饱含哲理。勤俭是美德,少时生活过分富有、舒适不全是好事,往往对其成才十分不利。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今后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贝利不假思索地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位优秀运动员。但决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功,就因为他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时候却非常贫穷。”贝利从自己成长的道路总结出的道理确实是真知灼见。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很多学校中已将磨难教育列入正式教育计划。他们认为“有十分幸福的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已在社会上形成共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还并不富裕,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对孩子进行勤俭教育、吃苦教育、挫折教育。在学校进行军训、拉练、探险、夏令营、勤工俭学等活动;在假期让孩子们到工厂、农村、商店去参加锻炼,做社会调查,甚至“花钱买苦吃”,这样的教育是非常有远见的。吃苦的精神与良好的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培养起来的。只有让孩子不断进行苦难的磨练。将来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
谈起读过的书,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说印象最深的是《爱的教育》。也许与此有关,在漫长的教师生涯中,斯霞以爱的甘泉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为“母爱”的象征人物。说到《夏令营中的较量》,老人皱紧了眉头。她说:“艰苦奋斗的传统失传了,独生子女宝贝得不得了,我们还能视而不见吗?我已在报上发表文章,赞成让孩子从小吃点苦,多经受一些磨练。《较量》之争的关键是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之争。”稍停了一会儿,老人讲起了身边的故事:就连我们这样的学校,也有许多家长接送孩子。送到校门口仍不放心,还要看着孩子走进教室。平时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无法无天。这算什么爱呀?这是害孩子!老人意味深长地说:“家教很重要。应当让孩子吃好睡好,但不可娇生惯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真理。”
穷人的孩子没有父母的保护,孩子自己从小独立成长,这就是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穷人的孩子没有父母的帮助,就锻炼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看到许许多多的穷人的孩子身上的硬骨头,看到这些孩子早熟,在别的孩子还嘻嘻哈哈的时候,他们已经进入社会,找工作,受气,上班,结婚。。。。他们自己完成了父母的心愿,也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贫困是不好的,但是贫困在这个意义上是很好的。我从小就是这样过来的。我对此感同身受。我现在看到许许多多的家庭,如果是贫困的,那些孩子迅速地长大,如果家庭是很好的,那些孩子既无情又无能,自私而贪得无厌。这可能是上帝的报复,叫那些富裕的家庭出败家子,叫那些贫困的家庭出振兴家业的后代。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孩子大多数是幸福的,父母承担了所有的艰难困苦。即使是贫困的家庭的孩子也是软弱无能的。这就是彻底的失败。穷人的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家庭的贫困,这是最大的悲哀,这些家庭的父母从来不像孩子诉苦,也使孩子骄奢淫逸,贪得无厌。穷人家出来的花花公子更加危险,因为这种没有良心的孩子会更加刻薄自己的父母,总以为是父母对他们不好。日本的留学生杀自己的母亲,就是因为母亲不把自己的艰难给孩子说。
我小的时候,点着煤油灯在学习,没有笔,没有墨水,没有本子,在地上用红石头写字,这形成了我一辈子的学习的习惯。到现在,我能在电脑上打字写作,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给我这样的条件,我就感到极其高兴。但是对于80后的孩子,他们是没有幸福感的,因为他们没有受过我那些艰难困苦。小的时候没有受苦,这是人生的不幸。我小的时候受苦,受冻,借书读,。。。这一切都给我很大的帮助,也锻炼了我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的父母没有能力管我,既不能指导我的学习,也不能使我吃饱,这使我干什么事情都没有想到叫父母帮助,因为父母是没有能力的,这恰恰锻炼了我的能力。
教育是本质是增长主体的能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俗话,却是实话。我们不断看到穷人的孩子考上大学的,在社会上奋斗的,靠自己的努力成家立业的。。。。这样的事情是多么令人高兴啊。我还在农村看到,谁家的孩子强,谁家的院墙就是新修的,谁家的孩子不行,谁家的院墙就是破破烂烂的。孩子就是院墙啊。就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孩子有出息的家长即使是受苦也是高高兴兴的,而孩子不成材的家长是愁眉苦脸的。
软弱无能的孩子的后代会是怎么样呢?可能还是软弱无能的。因为极其贫困也使人懒惰,绝望。这些孩子会走上不归路。我也经历了穷人家的孩子成为败家子的事情。
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会恨父母没有给自己更多的帮助,这样的孩子是残酷无情的,这些无情的孩子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人是感情动物,无情的人已经丧失了做人的基本条件。其次是无知,无知的孩子会愚蠢不堪,自己没有判断力,随波逐流,依附家庭生活,胸无大志,虚伪成性。没有现实的教育,孩子始终是愚蠢无知的。第三是无礼的孩子,无礼的孩子走向社会就是不断被老板开除,始终把在家庭中脾气发在外面,这样老板就会不高兴。第四是无理的孩子。无理的孩子办事情是颠三倒四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是混乱的,即使是自己努力,也是事倍功半。自己一直干不好。
无情,无知,无理,无礼
这是孩子的四大弊病。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也是走不通的。无情就不能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也不能帮助别人,自私自利。无知就是把自己的愚昧当做本事,随心所欲,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可能会走向犯罪。
孩子如果是有感情的,有爱心的,这是第一个好处,其次是孩子是聪明的,知书达理,通情达理,干什么也是不偏执,随机应变。第三是孩子办事是有秩序的,井井有条。第四是孩子与人相处是有礼貌的。这样的孩子即使是不成材,也会生活不幸福。
大人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如果是无情,无知,无理,无礼的,这就使大人绝望。
穷人的孩子知道感恩,很重视感情。我的母亲在我小的时候给我一块钱,是十个一角钱,又破又旧,母亲说,男孩子没有钱,运气不好,叫我装在身上。我用七角钱给父亲买了茶叶。但是我至今记得母亲给我一块钱的样子,而我给自己的孩子几千几千地给钱,他们还是不会回忆的。这就是穷人的孩子的感情。其余的三个,无知,无理,无礼都是可以改变的,唯独无情是难以改变的,孩子的无情比什么都毒。因为自己养的孩子,竟然不回报自己的父母,甚至有的是辱骂毒打父母,这就是“养子不消如养驴”。
人是感情动物,而穷人的孩子是最重感情的。穷人的孩子是婚姻也是幸福的,因为穷人的孩子知道感恩,夫妻生活也是美好的。我一次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女孩子,她在说自己的家庭如何穷,自己如何苦,她伸出手,我看到手上的茧子,我就心酸,他又说自己的父亲是沉默寡言的,自己只知道下苦,很少给她说什么。而这个孩子始终是说父亲是好,她自己无以回报。我就更加心酸。那个瘦瘦的女孩子的身影几年之后,我还记得,善良,美丽,充满感恩,这样的孩子是家庭之宝。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因为知道感恩是有感情的,有知识是生活中磨练的,有礼貌是因为从小地位卑贱学习来的,讲道理,是因为他们的穷困不能骄傲就只有靠讲道理生活。
金融海啸风声鹤唳,香港企业无不受到冲击,不少企业纷纷裁员以图度过难关。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惨了,如何在裁员潮中逆流而上让企业雇佣你呢?
3月份,香港政府一番好意,推出大学生实习计划,为今年毕业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计划安排4千名毕业生,在本港或内地接受半年至一年培训(实习)。每个实习职位,政府每月给2千港币,企业也配套支付至少2千,加起来是每月4千。
这个计划,只提供给本港永久居民,不提供给内地在港读书的学生。
但一些可以受惠的本港大学生闻声大怒拍案而起:
“四千蚊(元)实习计划、践踏大学生尊严!”“四千蚊人工、点样(怎样)还grant loan(学生贷款)?”200多位香港永久居民的子女在学生会的号召下,举着抗议标语牌上街了。
4月份,来自湖南的香港慈善家企业家余彭年,响应政府号召,提供100个内地实习空缺给本港应届毕业生,月薪比政府期望的高出许多达7500元还另给食宿。余彭年在内地经营酒店,这100个实习空缺就是酒店职位,从董事长秘书到保安、洗衣房工人都有。
但还是有人不高兴:
由于酒店的商业性质,文科和理科的学生属于专业不对口,只能申请保安或洗衣房的职位,香港大学文学院的陈同学说:“我能申请的就只有保安,但我怎会千辛万苦北上做这些工作?”堂堂大学生怎么可以纡尊降贵去做保安员呢?这位同学认为,保安员、洗衣工的工作对他日后的工作毫无帮助。
兄弟我对这位同学的用词很感冒:“千辛万苦北上”。彭年酒店就在深圳罗湖口岸附近,你周末去深圳唱K难道也是“千辛万苦北上”去的?
我就叹息,这都是家财万贯的主啊!
我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中国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因为穷人的尊严观跟这些同学的尊严观完全不同。穷人认为,只要不偷不抢不欺不诈,凭自己的劳动挣钱,这就是有尊严。
香港人有句话这么说:“手停口停”,意思是一天不工作就要挨饿。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嫌弃“区区”4千元的,总比一分钱收入没有强啊。3月份游行的大学生,有一幅标语涉及到学生贷款,但我严重怀疑那些抗议学生真有人领取学生贷款——如果你认为4千元不够还贷款,万一找不到工作每月零收入又如何是好?
香港现任特首曾荫权中学毕业后考上了香港大学,但他家穷,拿不出学费来供他上学。他只能放弃港大,去一间药品公司当推销员,早早地尝尽人生苦辣。几年后他考上公务员,又十几年后由政府送哈佛深造,获硕士学位。按照港大那位陈同学的逻辑,药品公司推销员的工作跟曾荫权日后的工作没有必然的联系,任何一个胸怀大志的人都没有必要去做推销员。我猜测,没准年轻的曾荫权心里也曾这么想过,但谁叫他老爸是个穷警察呢?不做推销员就没饭吃,你说做还是不做?
星期五, 04/13/2012 - 10:43 — 杨超